鈍痛、灼熱、刺痛,可能放射至睾丸、陰莖根部、肛門與下腹部,症狀常見於久坐或騎車後加劇。
包括尿頻、尿急、排尿疼痛或排尿不順(如尿線變弱、斷續),常伴隨腹壓增加後惡化。
表現為尿道灼痛、射精痛、勃起困難或性交時不適,且可能因疼痛反射性影響性慾。
感覺恥骨或骨盆中央被壓迫、沉重感,有時伴隨下腹部脹痛感。
包含會陰部不適、肛門灼痛或腸道不順,嚴重者可能影響排便習慣。
長期疼痛常伴隨情緒焦慮、睡眠障礙、注意力不集中與輕微抑鬱傾向。
常出現疼痛間歇期,也可能因壓力、久坐、久站或性行為而復發。
表現為灼熱感、尿黃、排尿灼痛、惡臭性分泌物明顯,療法為清熱利濕、解毒排膿。
疼痛偏沉重,挪動痛明顯、情緒緊張或脹氣可誘發疼痛,療法以活血化瘀、理氣止痛為主。
痛感隱痛無力、腰膝酸軟、畏寒怕冷、性功能下降,與龍骨納豆反射相關,治以補腎固澀。
主要是排便不暢、體倦乏力、體重略增,且下腹部常有沉重感,重在健脾化濕、導濕止痛。
尿頻、尿急、尿不盡
排尿時尿道灼熱或疼痛感
尿線變細、斷續、排尿遲緩
疼痛位於恥骨後方、會陰、會陰與肛門之間
睾丸根部、陰囊、腰骶部也可能放射性不適
射精時產生疼痛、刺痛
性慾減退、早洩或勃起困難
性交後明顯疲憊或腹痛加劇
會陰有墜脹、灼熱或異物感
久坐、騎車後症狀明顯惡化
因長期不明疼痛、性功能困擾,引發焦慮、煩躁或輕微憂鬱傾向
睡眠品質差、注意力難集中
※ 雖與攝護腺炎相似,但未必有攝護腺感染徵象,多屬功能性疼痛或自律神經失調。
痛感位置較廣,可擴及恥骨、鼠蹊部、大腿內側
疼痛呈壓迫感、抽痛或刺痛
坐著時間越久越不舒服
多數人形容像「坐在乒乓球上」或「肛門內有異物」
排便困難、脹氣、便後不爽感
肛門灼熱或「拉扯感」
射精痛、性慾下降、性交時下腹不適
性交後骨盆緊繃感加劇
出汗異常、心悸、消化功能失調
情緒易緊張、睡眠困擾常見
濕熱下注型:會陰灼痛、尿黃、下腹熱脹,治以清熱利濕
氣滯血瘀型:疼痛固定、牽引感明顯,治以理氣活血
腎陽虛型:怕冷、性功能差、夜尿多,治以溫補腎陽
肝氣鬱結型:情緒波動大、脅腹脹痛、易怒,宜疏肝理氣
保持情緒穩定:壓力是慢性症狀復發的重要誘因,建議進行適度運動、冥想與規律作息。
避免久坐:建議每 1 小時起身走動伸展、改變習慣姿勢避免局部鬱血。
飲食宜清淡滋陰:可進食薏仁粥、玉米鬚茶、海帶湯等利濕食材,切忌辛辣油膩與酒膳。
穿著舒適貼身下裝:避免過緊的內褲或長時間摩擦以減少局部刺激。
使用中藥調理 6–12 週以上可見疼痛緩解、排尿改善與生活品質提升。
完整療程後仍可依體質進行階段性調整與穴位保養,預防復發。
合併戒煙、戒酒、適度運動與理療,可進一步降低過度發炎與疼痛反覆的情況。
部分精油坐浴或灌腸療程需避免腸胃敏感者或手術未癒者使用。
不當自行服用抗生素可能掩蓋症狀,須配合專業中西醫師統整觀察。
若出現高燒、急性尿閉、劇烈疼痛應立即就醫,排除其它病因。
氣虛血瘀方:黃芪+當歸+丹參+桃仁+紅花+香附,可提升免疫、活血化瘀、減輕疼痛。
清熱利濕方:金銀花+蒲公英+敗酱草+茯苓+赤芍,用於濕熱下注者。
腎氣補益方:補骨脂+續斷+萸肉等補腎強命藥,用於虛弱型患者。
某些專利劑型如「盆炎淨顆粒」「中藥盆炎湯」採用檀香、白芷、乳香等活血化瘀、消炎殺菌材,療效顯著。
中藥坐浴或灌腸:如 紅藤湯、盆炎淨湯,能直達患處,加速症狀下降與組織修復。
針灸:取穴如中極、氣海、三陰交、腎俞、關元點,可疏通氣血、調節自律神經。
拔罐 / 刮痧:應用於腰骶部與腹部,解除氣滯、加強下焦循環。
![]() |
![]() |
親自把脈問診,實際瞭解患者狀況 |
30年臨床經驗,專業診斷治療 |
![]() |
![]() |
辛醫師依照個人體質,親自配置藥物 |
榮獲優良中醫診所 |
全省免付費專線: 0800-357-306
高雄診所:高雄市建國二路156號(高雄捷運坐到"高雄車站 R11"步行約7分鐘)
診所電話:07-235-7306
台北診所: (02)2558-1656 辛展輝醫師 特別門診(請先電話預約)
![]() |
高雄市醫師職業工會 理事長 |